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热点新闻

泉州国家级金改试验区获批 探索金融扶持实体经济

  25日上午,福建省金融办、省政府新闻办、泉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,《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》日前已获国务院批准通过,泉州成为继温州、珠三角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。
  
  此间研究人士指出,有别于温州金改和珠三角金改,泉州金改方案的最大特色在于明确了“实体经济”指向,旨在通过一系列改革探索,寻找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。
  
  为何选择泉州?
  
  最新公布的泉州金改方案提出,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,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,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机制,促进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。
  
  “这一试点方向的确立,正是瞄准了泉州作为民营企业重镇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经济特质。”泉州市金融办陈爱国说。
  
  泉州市市长黄少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,泉州素以民营经济的活跃而著称,被誉为“民办特区”。改革开放以来,泉州民营经济以年均30%以上的速度递增,占全市经济总量的九成左右。
  
  其中尤以实体经济发展令人瞩目。目前,“泉州制造”的运动鞋和旅游鞋约占全国总产量40%、世界总产量20%,石材出口量约占全国35%,工艺陶瓷出口量约占全国65%,糖果产量约占全国20%。
  
  针对当地金融业现状和发展“瓶颈”,泉州金改方案提出了建立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、加大对小微企业及民生的金融支持力度、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、规范发展民间融资等八大任务。其中不乏“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”“推进科技金融合作”“推动侨资支持金融发展”等带有鲜明区域特征的内容。
  
  明确指向服务实体经济
  
  今年以来,我国密集出台多项金融政策,先后批准温州金改、珠三角金改方案,其中多项内容触及金融改革和开放的核心区域。
  
  今年3月,国务院批准《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》,旨在探索治理型金融创新,进而激活民间资本,有效解决民间融资难题。
  
  随后,珠三角地区成为第二个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。其中,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成为珠三角金改的重中之重。
  
  厦门大学经济学教授李文溥认为,面对当前经济和金融形势,仅在单个局部区域试点金改显然速度太慢,而且单一试点也容易成为全国价值洼地,一旦改革有所突破,极易成为巨量资本冲击的对象,不利于地方经济健康发展。因此,有必要选取多个试点同时推进,并结合各地特点探索不同的改革突破点。
  
  “泉州作为第三个金改试点区域,则是希望当地走出一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,这也是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。”泉州市副市长付朝阳说。
  
  福建省金融办副主任郑国平表示,泉州金改方案获批,既是对当地一直专注于实体经济发展肯定,也是冀望其能在“晋江经验”和“泉州模式”上再次发力,探索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新途径。
  
  尤其是自古崇尚“少年不打拼,老来无名声”的泉州人,已在金融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。
  
  2008年,福建首家小额贷款公司落户泉州晋江;如今福建省76家小额贷款公司中,泉州独占23家;目前泉州已有上市企业77家,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。这些都为泉州金改积累了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。
  
  方案为将来预留了空间
  
  从资本账户开放到人民币国际化,从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到利率市场化,再到连续批准的三个金改试验区,今年以来国家金融改革步伐明显加快,呈现出全面协调推进的格局。
  
 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、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,不少民营企业进入发展“平台期”,大批小微企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、做大做强。
  
  “金融是‘经济血脉’,在企业品牌塑造、市场开拓、技术改造、产品升级的任何一个环节,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撑。”福建年年香茶业公司董事长李天德说。
  
  不可否认,现有金融服务业,仍然存在组织体系不够完善、直接融资渠道狭窄、服务水平不高等诸多不足,对实体经济与企业需求差距较大。
  
  “小微企业普遍缺抵押、缺信用、缺担保,难以获得金融支持;单靠企业自有资金,转型升级谈何容易?”李天德说。
  
  对此,黄少萍指出,泉州金改方案在建设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、规范民间融资、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等方面,都有较大的突破或预留一定空间,将为化解“民间资本多、投资难、中小微企业多、融资难”等问题开辟新路。